News

新闻中心

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 CBA俱乐部获邀推荐亚洲杯国家队球员

2025-10-2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北京,3月15日电——中国篮球协会今日正式向各CBA俱乐部发出通知,为备战2025年男篮亚洲杯,启动新一期国家队球员选拔工作,与以往直接由篮协专家组提名名单的模式不同,本次选拔首次明确要求俱乐部根据球员本赛季表现,主动推荐候选球员并提交详细数据报告,这一举措被视为中国男篮人才选拔机制改革的重要一步,旨在构建更开放、更透明的国家队组建体系。

选拔机制改革:从“自上而下”到“上下联动”

根据中国篮协发布的《关于推荐男篮亚洲杯国家队候选球员的通知》,各俱乐部需在两周内提交推荐名单,每队最多可推荐三名本土球员及一名年龄在22岁以下的年轻球员,推荐材料除基础数据外,还需包含球员伤病报告、体能检测结果、国际比赛适应性评估等专业分析。

“俱乐部长期跟踪球员训练和比赛,对球员技术特点、心理状态和成长潜力有着最直观的了解。”中国篮协秘书长张强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,“此次改革希望充分发挥俱乐部的主体作用,使国家队选拔更能反映联赛实际表现,避免遗漏在俱乐部表现优异但未被传统选拔模式关注的球员。”

这一变化得到多家俱乐部积极响应,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表示:“我们已启动内部评估程序,将综合考虑球员数据、团队贡献及国际比赛潜力进行推荐,这种模式既增强俱乐部参与感,也能帮助篮协更全面掌握球员信息。”

数据分析与竞技状态成核心指标

在推荐标准中,篮协特别强调“数据支撑”和“竞技状态持续性”,要求俱乐部提交的球员报告必须包含以下维度:

  • 本赛季常规赛及季后赛高阶数据(如进攻效率、防守贡献值、关键时刻表现等);
  • 与亚洲主要对手球队交锋时的模拟数据分析;
  • 生理指标监测结果(包括疲劳指数、恢复周期等);
  • 心理素质评估报告。

辽宁男篮主教练杨鸣指出:“这种精细化选拔要求俱乐部不仅看得分篮板等基础数据,更要分析球员在战术体系中的兼容性,某名球员可能在本队表现突出,但其技术特点是否适合国际比赛节奏需要严谨评估。”

值得注意的是,篮协明确要求俱乐部对推荐球员的伤病风险进行分级标注,此举针对以往大赛前因伤病导致阵容波动的痛点,旨在提前规划备选方案。

年轻球员选拔成焦点 “俱乐部青训产品”迎机遇

通知中关于“22岁以下年轻球员”的单独推荐通道引发关注,按照篮协规划,本届亚洲杯将延续新老结合阵容,部分资深国手可能轮休,为年轻球员提供大赛锻炼机会。

浙江广厦青年队教练王博透露,已准备推荐两名20岁球员:“他们本赛季在CBA的成长有目共睹,但更需要亚洲杯这样的舞台积累经验,俱乐部推荐机制给了年轻球员更直接的上升通道。”

统计显示,2024-2025赛季CBA联赛中,21岁以下球员场均出场时间创历史新高,李楠、王治郅等新一代球员开始崭露头角,篮协此番特意设立年轻球员推荐通道,与联赛青年化战略形成联动。

国际背景下的战略考量

2025年男篮亚洲杯将于明年8月在沙特阿拉伯举行,作为巴黎奥运会后首个顶级亚洲赛事,各队均面临阵容更新,中国男篮在上届赛事中夺得季军,新周期目标明确冲击冠军。

对手方面,日本队拥有NBA球员八村垒,菲律宾队归化球员克拉克森确认参赛,澳大利亚队仍保持强劲实力,篮协内部人士透露,此次选拔改革部分源于对亚洲篮球格局变化的应对:“传统强队正在加速年轻化,我们需要更动态的选拔机制来保持竞争力。”

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 CBA俱乐部获邀推荐亚洲杯国家队球员

专家观点:机制创新关键在落地

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 CBA俱乐部获邀推荐亚洲杯国家队球员

北京体育大学篮球教研室主任徐永认为,俱乐部推荐制能否成功取决于三个因素:“首先是俱乐部的专业性与公心,能否真正推荐最适合国家队的球员而非本位主义;其次是篮协的统筹能力,如何平衡俱乐部推荐与自主观察;最后是建立纠偏机制,当推荐球员在大赛表现未达预期时如何及时调整。”

前国手张庆鹏在社交媒体上评论:“让俱乐部从被动输送变为主动推荐,这是个积极信号,但最终国家队选材仍需坚持‘实力至上’原则,避免推荐制演变为名额分配。”

根据安排,篮协将在收集全部推荐材料后,组织专家团进行综合评估,4月初公布首期集训名单,届时,被推荐球员将参加为期两周的封闭集训,并通过热身赛进一步考核。

随着推荐截止日期临近,各俱乐部已展开内部评议,这场被称为“最广泛国手海选”的行动,正悄然推动中国男篮人才选拔体系的深层变革。

搜索